

引言 Introduction
“每次来月经都痛到冒冷汗,蜷缩在床连饭都吃不下”“备孕大半年没动静,切了卵巢巧克力囊肿还是怀不上”“以为做试管就能稳了,可移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在生殖科诊室,这样的崩溃倾诉并不少见。很多备孕妈妈反复检查、手术、促排,却始终绕不出“怀不上”的怪圈,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机会当妈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切的背后,可能藏着一个被忽视的“隐形元凶”:子宫里的免疫“守卫军”失控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正是通过悄悄搅乱免疫平衡,让痛经、备孕难、甚至试管也失败。近期《Seminars in Immunopathology》期刊(影响因子IF 10.3)的研究,就为我们揭开了这层关键的免疫真相。


✦✦
一、先搞懂:
两种“跑错位置”的子宫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本质都是子宫内膜组织“长错了地方”,就像原本该在花园里生长的花,跑到了围墙外或地基里。它们的核心共性是“异位内膜生长”,但位置不同,对生育的影响也各有侧重。
•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逃离”子宫,定居在卵巢、盆腔腹膜,甚至膀胱、肠道附近。其中,卵巢上的异位病灶会形成充满陈旧性血液的“巧克力囊肿”,全球约5%-10%的育龄女性受其影响,不孕风险直接翻倍。研究显示,这类患者不仅卵子数量和质量会下降,试管婴儿的受精率和着床率也显著偏低,还可能增加胎盘前置等妊娠并发症风险。
• 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组织没有跑出子宫,而是“钻”进了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变大、肌层增厚,摸起来像有“小疙瘩”。虽然它的患病率难以精准统计(8.8%-61.5%的子宫切除标本中可发现),但在不孕女性中占比不低——40岁以上不孕女性中,24.4%都有腺肌症。即便成功怀孕,流产、早产、子痫前期等风险也会明显升高。
更棘手的是,临床数据显示,单纯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后,备孕成功率并没有明显提升。研究人员发现,真正的“病根”可能不在那些看得见的异位病灶,而在留在子宫里的“在位子宫内膜”,尤其是这里的免疫细胞出了问题。
✦✦
二、免疫“守卫军”:
备孕“助攻”失控变成“拦路虎”
健康的子宫里,藏着一支精密的免疫“守卫军”,主要由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三类核心成员组成。它们不是“一刀切”地杀菌,而是会随月经周期灵活调整:排卵期后营造“温和环境”迎接卵子,着床时降低“防御等级”接纳胚胎,怀孕后守护胎儿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攻击。
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里,这支“守卫军”彻底失控了——要么“过度暴躁”引发慢性炎症,要么“消极怠工”不干活,最终导致子宫内膜“不欢迎”胚胎、胎盘“扎不牢”、母体误攻胎儿等问题。

子宫内膜免疫细胞在早孕建立与维持中的作用
在母胎界面,子宫内膜免疫细胞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助力妊娠:(a)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M2 型巨噬细胞及 CD8+T 细胞分别通过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和细胞因子分泌,调控早孕期间的滋养层细胞侵袭;(b)M2 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控组织重塑,从而促进胎盘发育;(c)NK 细胞和 M2 型巨噬细胞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参与血管重塑;(d)NK 细胞细胞毒性降低,同时巨噬细胞和 T 细胞下调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免疫耐受。

巨噬细胞:从“清洁工”
变“捣蛋鬼”
巨噬细胞就像子宫里的“全能清洁工”:平时清理月经产生的坏死组织,着床时促进组织修复,怀孕时调节炎症。但在两种疾病中,它的“工作模式”完全跑偏:
• 子宫内膜异位症:“清洁工”变“战斗狂”。患者子宫里的促炎型巨噬细胞(M1型)增多,抗炎修复型(M2型)减少,就算到了该“温和迎客”的分泌期,炎症也降不下来。这些“暴躁”的巨噬细胞会分泌炎性因子,损伤卵子质量,让子宫内膜变得“粗糙”,胚胎根本“扎不进去”;腹腔里的巨噬细胞还会“误杀”精子,直接影响受精。
• 子宫腺肌症:“清洁工”变“建筑工”。患者的抗炎型巨噬细胞(M2型)反而过多,但它们没好好修复,反而催生纤维组织,让子宫肌层变硬。更关键的是,它们会抑制“着床关键信号”——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分泌,没有这个信号,子宫内膜就不会进入“接受胚胎”的状态。

NK细胞:“首席守卫”失控后要么
“杀疯了”要么“不干活”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子宫里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堪称“首席守卫”:月经周期中,它的数量随激素波动,着床期和孕早期达到峰值,负责“修整”子宫血管、帮助胎盘扎根。但在两种疾病中,它的“守卫功能”全面紊乱:
• 子宫内膜异位症:“守卫”变“杀手”。重症患者的NK细胞数量比健康人多,而且“杀伤活性”异常升高。它们表面的“激活受体”(比如NKp30)增多,会把胚胎当成“外来入侵者”攻击;同时“修复受体”(比如NKp46)减少,没法帮胎盘构建血管,难怪着床率和活产率都低。
• 子宫腺肌症:“守卫”信号错乱。患者的NK细胞表面的“抑制受体”(KIRs)减少,没法“压制”自身活性,反而会分泌炎性因子召唤其他免疫细胞“围殴”胚胎;而且它们分泌的“免疫招募信号”(MCP-1)增多,导致子宫里炎症细胞扎堆,形成“胚胎禁区”。

T细胞:免疫“调节员”失职,
炎症“刹不住车”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调节员”: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负责“踩刹车”防炎症,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负责“调方向”——健康状态下,着床期Treg细胞会增多,营造“免疫耐受”环境。但在两种疾病中,“调节员”彻底失职:
• 共同问题:促炎的Th1、Th17细胞增多,抗炎的Treg细胞减少,炎症“刹不住车”。Th17细胞分泌的IL-17会让炎症持续,还会促进异位病灶生长;而Treg细胞减少后,没法抑制免疫系统攻击胚胎,流产风险自然升高。
• 子宫内膜异位症:“杀伤性T细胞”(CD8+T细胞)增多,这种细胞本应杀病毒,却误把胚胎当成“异物”清除。
• 子宫腺肌症:γδT细胞增多,这种细胞会分泌促炎因子,加重子宫肌层的炎症和纤维化,让子宫“变硬”,胚胎没法着床。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子宫腺肌症中子宫内膜免疫细胞改变致生殖失败的可能机制
(a)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激活受体下调,导致其与滋养层细胞相互作用减弱,可能引发胚胎着床失败。同时,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祖细胞、NK 细胞及 M1 型巨噬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此外,NK 细胞细胞毒性增强,且 M1 型巨噬细胞与 T 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增多,共同引发过度炎症反应。(b)子宫腺肌症中,M2 型巨噬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可能通过调控 T 细胞、B 细胞活化导致着床失败。进一步而言,M2 型巨噬细胞与 NK 细胞数量升高可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同时,NK 细胞细胞毒性增强、免疫细胞募集作用及 M2 型巨噬细胞与 T 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增多,共同驱动促炎反应,破坏母体免疫耐受。
✦✦
三、免疫“叛逃”的
三大“幕后推手”
目前医学上还没完全摸清免疫细胞失控的根源,但研究发现三个关键因素可能是“幕后推手”:
1. 慢性子宫内膜炎:这两种疾病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远高于健康人。这种“无症状炎症”会直接导致巨噬细胞、NK细胞、T细胞扎堆,让免疫环境彻底紊乱。
2. 雌激素过高:两种疾病都有“雌激素依赖”特点——异位病灶会自己“造雌激素”,导致子宫局部雌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会直接刺激γδT细胞分泌促炎因子,还会影响Treg细胞功能,加剧炎症。
3. 子宫菌群失调:健康子宫里以乳酸菌为主,能抑制有害菌;但患者的子宫乳酸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这些有害菌会激活免疫细胞,引发慢性炎症,形成“炎症→免疫紊乱→病灶加重”的恶性循环。
✦✦
四、给备孕妈妈的4个贴心提示
看到这里,有相关困扰的妈妈可能会焦虑,但请记住:免疫紊乱导致的生育问题,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
1. 别把“痛经”当“正常”:如果痛经逐年加重、影响生活,或备孕超过1年未孕(35岁以上超过6个月),及时查妇科超声、CA125等指标,排查这两种疾病和免疫问题。
2. 别盲目“杀菌消炎”:免疫调节不是“吃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做免疫功能检查(比如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分析),针对性用免疫调节剂或激素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3. 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坚持抗炎饮食,温和的复合运动(如瑜伽、慢走+轻力量训练)能调节激素、减轻炎症,辅助改善免疫环境;规避环境雌激素暴露,保证规律睡眠并通过冥想等方式减压,避免过度劳累,为子宫营造稳定的“休养环境”。
4.中西医结合+功能医学调治,协同改善内环境:针对反复备孕失败、IVF-ET反复着床失败或想根源改善生殖环境的患者,此方案需配合常规治疗实施,核心针对激素失衡、免疫紊乱、慢性炎症精准干预:功能医学优化雌激素代谢和慢性炎症,配合中医汤剂、艾灸温通气血,改善盆腔循环与粘连;同步调理肠道菌群、补充营养素重建免疫稳态。

小结
目前,针对免疫机制的治疗正在不断精进,未来有望出现更精准的“免疫靶向疗法”。但对当下受困扰的备孕妈妈而言,无需过度焦虑——免疫紊乱并非“死结”,中西医结合与功能医学调治协同常规治疗的方案,已为改善生殖内环境、“校准”免疫“守卫军”提供了有效路径。最重要的是:尽早找到专业的生殖科医生,明确病因后,通过科学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的综合手段精准发力。相信只要方法得当、耐心调理,失控的子宫免疫环境终能回归正轨,宝宝的脚步也定会如期而至。

✦✦
推荐阅读
试管|试管成功率为什么不是100%?
试管|试管想要1次成,把握这7个点!
试管|为什么试管有人失败有人成功?
调理|抄作业:高龄试管抗氧化黄金搭配
参考文献:Shi J, Xu Q, Yu S, Zhang T. Perturbations of the endometrial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endometriosis and adenomyosis: their impact on reproduction and pregnancy. Semin Immunopathol. 2025 Feb 18;47(1):16. doi: 10.1007/s00281-025-01040-1. PMID: 39966111; PMCID: PMC11835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