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花费5万,我终于在台湾冻卵了

Last update on 2025年10月10日

「7月,我们向曾经服务过(冻卵/试管)的朋友们发起了稿件征集,希望能够将她们的经验、感受以文字的形式鲜活地呈现给大家。这一征集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今天成文分享的是来依依的台湾金门“冻卵之旅”」(以下文章由依依自主投稿,编辑排版成文)

我叫依依,今年31岁,在上海一家公司做会计。和大多数同龄女孩一样,我过着朝九晚五、偶尔加班的生活,拿着不多但够用的薪水,有一个交往三年却始终不敢谈婚论嫁的男朋友。

说不出口的焦虑


我和男友都来自普通家庭,在上海租房生活。每次提到结婚,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陷入沉默——房价、彩礼、未来的教育成本,像三座大山压在我们之间。

真正促使我做出决定的,是今年春天的公司体检。报告显示我的AMH值只有1.36。医生看着我说:“才30岁,这个数值有点偏低啊。如果有生育计划,建议早做打算。”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

我一直以为生育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可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我的身体,可能等不到我们攒够钱买房的那天了。我也很清楚,我并不想潦草地把孩子带到某个潦草的出租房里。

《死亡诗社》(1989)

一个普通女孩的“备份计划”

我没有告诉男朋友检查结果。我知道这只会增加他的压力,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想起大学室友在朋友圈分享过冻卵经历。我鼓起勇气给她发了微信,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这不只是为了谁,是为了让你自己以后有得选。”

作为一个习惯精打细算的会计,我开始认真盘算这笔“投资”:

(1)信息搜集:我对比了各地费用,台湾的性价比最高,全程下来在我的预算范围内;

(2)机构选择:在室友推荐下,我咨询了「思普乐」。顾问没有给我推销的感觉,反而像朋友一样帮我分析利弊,这让我这个害怕被销售的人安心不少。

(3)资金规划:我动用了工作六年攒下的部分存款,把这笔钱定义为“给自己的未来保险”。

做出决定的那天,我反而睡了个好觉。这是我第一次,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男朋友,纯粹为了自己做一个重大的决定。

冻卵啦!

我的冻卵过程,就像我做的每一笔账,简单、清晰:

(1)6月5日:我从上海飞往厦门,在「思普乐」顾问的陪同下,坐船至台湾金门面诊。医院比想象中温馨,医生说话很温柔,定的方案也适合我的身体情况。

(2)6月7日:我把促排药带回了上海。接下来的日子,我白天照常上班做报表,晚上回家自己打针。没有耽误一天工作,甚至同事都没发现任何异常。

(3)6月14日:B超检查,发现卵泡长得不错,医生调整了用药,让我继续促排几天。

我的促排针

(4)6月18日:赴金门打夜针,准备取卵。说实话,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有点紧张。

(5)6月20日:取卵当天,全麻睡了一觉就结束了。醒来后医生告诉我:“取了14颗,成功冻存12颗。”听到这个结果,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够了,对我这个AMH值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从台湾回来,男朋友还是发现了这件事。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生气,而是紧紧抱住我说:“对不起,让你一个人承担了这么多。”

但现在,我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了。我不再每天焦虑地查看房价,不再因为生育倒计时而对他心生怨怼。我知道,无论我们最终能否在一起,无论我们什么时候买得起房,至少我为自己保留了一个当妈妈的机会。

如今,我依然做着普通的会计工作,依然挤着地铁上班,依然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我不再是被生活推着走的那个女孩,而是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规划的女人。冻卵没有解决我所有的现实问题,但它给了我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我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攒钱,慢慢相爱,慢慢准备好一切。因为我知道,31岁的我,已经被好好地保存在了台湾金门的某个地方。

我拍的金门街景~

如果你问我,一个普通女孩为什么要冻卵?

我会告诉你:不是因为有钱任性,恰恰是因为我们平凡,才更要为自己多留一个选择。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这是我能给自己,最确定的温柔。

标签:三十一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