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年夏天去了趟吉尔吉斯,在那儿待了半个月。刚下飞机就被比什凯克的阳光晃了眼 —— 首都的树特别多,街道上飘着烤包子的香味,穿彩色长裙的姑娘抱着花束从身边走过,眼睛亮得像伊塞克湖的水。

这国家的天气挺有意思。我们去天山徒步时,山脚穿短袖还出汗,爬到半山腰就得套冲锋衣,山顶甚至能摸到未化的积雪。当地向导说,他们这儿一天能经历四季,5 月到 10 月最舒服,草绿得能掐出水,11 月往后就冷得厉害,不过滑雪爱好者就等着这时候去伊塞克湖旁边的雪场。

走在比什凯克街头,总觉得时间过得慢。当地用的是东六区时间,比国内晚两小时,刚到那几天总在饭点犯迷糊。
市中心有个挺大的市场,卖蜂蜜的摊子堆得像小山,摊主会舀一勺让你尝,带着野花味,我们一口气买了三罐。后来才知道,他们的蜂蜜在国际上挺有名,好多都卖到中国了。

去碎叶城遗址那天印象最深。土墙缝里还能看到些碎陶片,向导说这是李白出生的地方。站在遗址上望着远处的草原,突然觉得课本里的诗仙离得特别近。当地老人说,他们吉尔吉斯人是从叶尼塞河迁来的,几百年来跟着水草走,现在虽然住上了房子,但每年夏天还是会带着牛羊去山里放牧。

这国家人口不算多,才 700 多万,光民族就有 80 多个。在街上能听到好几种语言,官方语言是吉尔吉斯语,不过俄语也通用。我们去的那家民宿,女主人是吉尔吉斯人,丈夫是乌兹别克族,家里既摆着古兰经,又挂着苏联时期的老照片。

经济方面感觉不算富裕,街上老车挺多,不过年轻人都挺有活力。我们去吉尔吉斯 - 俄罗斯斯拉夫大学转了转,学生们说现在学中文的越来越多。当地货币是索姆,换钱很方便,市场里甚至能直接用人民币买东西。
晚上在民宿看了部当地电影,讲的是牧民搬家的故事,画面里的雪山草原跟我们白天看到的一模一样。房东女儿还给我们放了首《Altynai》,说这是他们年轻人都爱听的歌,旋律一出来,她就跟着哼,手还打着冬不拉的节奏。

对了,去之前办签证挺顺利,网上申请一周就下来了。当地总统是扎帕罗夫,听出租车司机说,他挺重视跟中国合作,现在街上能看到不少中国援建的项目。

离开那天,比什凯克在下小雨。看着车窗外掠过的列宁雕像和新建的购物中心,突然觉得这国家就像它的民族音乐 —— 传统的调子没变,却总能听出新味道。要是有机会,真想去看看冬天的伊塞克湖,听说结冰的湖面能映出整片星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