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岁演员陈紫函为丈夫3年做12次试管婴儿的消息引发关注。她在节目中透露,为了生孩子在3年间做了12次试管,平均3个月一次。频繁注射促排卵针、多次取卵手术不仅导致疼痛,还因麻药消退后疼到冒冷汗,甚至在手术台上痛哭……
不少人好奇:频繁做试管对高龄女性身体有何影响?高龄生育究竟面临哪些挑战?针对相关问题,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一科主任罗曼,解读高龄试管婴儿背后的关键问题。
罗曼指出,根据相关信息,公众首先要区分“取卵”和“移植”的差异。对于卵巢储备较好的年轻女性,一次取卵可能获得15枚左右卵子,进而形成8-10个胚胎,后续3次移植或无需再取卵。但陈紫函的“12次试管”究竟是12次取卵还是12次移植,目前信息并不明确。
若为12次取卵,对高龄女性身体的潜在影响需结合取卵方案判断:若采用“改良自然周期取卵”,即利用自身月经周期卵子,无需大量注射促排卵针,仅取卵时轻微操作,对身体负担相对较小;但若是12次促排卵取卵,高龄女性本身卵巢对药物反应差,可能需反复注射药物,还可能面临取卵过程中的损耗风险。
为何高龄女性做试管难度大?罗曼解释,女性35岁后卵巢储备会直线下降,50岁左右卵巢内可用卵子已极少。即便通过药物促排卵,能长出的卵子数量少,且质量差,易出现“非整倍体胚胎”——这类胚胎无法正常发育,不能用于移植。
数据显示,42岁以上女性试管婴儿成功率仅30%-40%,最终能顺利抱娃的概率仅5%-10%。除了卵子问题,高龄女性子宫环境也不乐观,肌瘤、腺肌症、宫腔粘连、内膜薄等问题高发,即便好不容易攒够胚胎移植,也可能出现未怀孕或胎停育的情况。
更关键的是,女性卵巢储备不可逆。“卵子从出生起就每月减少,不像男性精液3个月能再生,一旦‘仓库空了’,再先进的技术也回天乏术。”罗曼比喻,就像池塘里只剩几条鱼,即便频繁“捕捞”(取卵),也难以满足需求,且“捞上来的鱼”(卵子)还未必能“做成菜”(形成可用胚胎)。
面对高龄生育难题,有人会想到冻卵,但罗曼强调,冻卵并非“万能解决方案”。35岁后女性冻卵效果大幅下降。
从社会伦理角度,高龄生育也面临挑战。若50岁左右生育,孩子18岁成年时,父母已近70岁,可能面临健康恶化、收入减少等问题,难以保障孩子的教育、成长,也无法充分履行抚养责任,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
罗曼强调,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4-28岁,生育规划一定要趁早,“不要等到卵巢严重衰退才想起生育,那时不仅试管成功率低,还可能面临诸多健康风险。”罗曼提醒,女性在规划职业、生活时,应同步考虑生育计划,若有生育计划就尽量避免因“拖延”留下生育遗憾。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