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计划前往格鲁吉亚通过助孕实现育儿梦想的准父母而言,心头往往萦绕着几个关键顾虑:宝宝出生后,自己能直接成为法律上的父母吗?助孕妈妈、捐卵者会来争夺亲权吗?是否需要通过法院诉讼或收养流程确认亲子关系?万一将来产生纠纷,法律能切实保护自己和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清晰解读格鲁吉亚的亲权规则,让选择这条道路的家庭心中有底。
一、法律源头:亲权从一开始就明确归准父母
格鲁吉亚是全球较早为商业助孕立法规范的国家。早在 1997 年,其法律就明确规定:“通过助孕或供卵出生的孩子,亲权归准父母(客户),助孕妈妈不享有亲权。” 这一规定从根源上给准父母吃了 “定心丸”,与部分国家相比,格鲁吉亚的政策堪称 “一步到位”:
单身人士也可通过助孕成为父母,无论是否已婚;
无需通过法院诉讼,只要签好医疗合同、拿到出生证明,亲权就依法确立;
助孕妈妈、捐卵者在法律层面根本没有争夺亲权的资格。
正因如此,格鲁吉亚的亲权归属从一开始就清晰明确,备受准父母青睐。
二、三步流程:亲权稳稳 “落袋为安”
在格鲁吉亚,确认亲权的过程如同 “搭积木”,通过三步就能构建起牢固的 “法律保护罩”:
1. 签署有法律效力的三方合同
助孕前,准父母、医疗机构、助孕妈妈需共同签署三方合同。合同中会明确约定:胚胎归准父母所有,助孕期间助孕妈妈不具备宝宝的法律监护人身份,孩子出生后由准父母抚养、监护。这份合同会在格鲁吉亚公证处备案,受法律严格保护,绝非 “君子协定”。
2. 出生证明直接登记准父母姓名
宝宝出生后,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上,会直接填写准父母的姓名(若为单身人士,填写一人即可),助孕妈妈的名字不会出现在任何位置。这一点与国内出生证明类似,但格鲁吉亚更为干脆 —— 无需留存助孕妈妈的任何信息,出生证明一旦出具,法律层面的亲子关系就已确立。
3. 无需收养,也无需法院确认
在部分国家,确认亲权需要通过法院诉讼甚至收养流程,但格鲁吉亚完全不需要。只要签好合同、拿到出生证明,准父母就依法成为宝宝的父母,一步到位。
三、捐卵者:与宝宝无法律关系
不少准父母会担忧:若使用他人卵子,捐卵者是否会对宝宝主张权利?答案是否定的。
在格鲁吉亚,捐卵者会签署知情协议,明确放弃对胚胎和宝宝的所有权利。无论是匿名捐卵还是指定捐卵,法律都规定捐卵者与宝宝不存在法律上的亲子关系,更无权争夺抚养权。
四、助孕妈妈反悔?法律不支持
“万一孩子出生后,助孕妈妈不舍得,想把孩子要回去怎么办?” 这是很多准父母最担心的问题。
但在格鲁吉亚,这种顾虑可以打消。法律早已明确:助孕妈妈签署合同时,就已自动放弃所有亲权。整个助孕过程有医院、公证处、律师全程监督,流程合规性极强。即便助孕妈妈事后反悔,向法院起诉也无用 —— 法律根本不支持其主张。
与那些 “合同效力模糊”“亲权界定不清” 的国家相比,格鲁吉亚的法律保障让准父母更踏实。
五、回国后:宝宝身份受认可吗?
只要在格鲁吉亚办妥这些手续: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三方合同、对出生证明进行公证和海牙认证、取得合法的 DNA 亲子鉴定报告、办好宝宝的中国护照(或旅行证),回国后宝宝落户、打疫苗、上学等都不会有问题。
中国虽不认可助孕行为,但承认血缘和亲子关系。只要亲子鉴定和出生证明齐全,宝宝的身份就不会受到影响。
选择格鲁吉亚,就是选择 “踏实保障”
说到底,格鲁吉亚最让准父母放心的,是从源头就将亲权赋予准父母的制度设计:
合同、出生证明、公证层层把关,法律层面毫无漏洞;
助孕妈妈、捐卵者均无权利争夺宝宝;
无需跑法院、无需办收养,流程简洁清晰;
回国手续齐全,落户入学顺顺当当。
对于无数在求子之路上辗转徘徊的家庭来说,格鲁吉亚完善的助孕法律体系不仅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圆满的大门,更构建起全方位的保障壁垒。从严谨的合同签订流程,到出生证明的直接登记制度;从助孕女性主动放弃亲权的法律约束,到准父母权益的强制保护,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密设计,如同层层防护网,将潜在的法律风险与伦理争议隔绝在外。这种制度化的 “安心”,既是对家庭梦想的温柔托举,也是在复杂的跨国助孕领域,为每一个新生家庭浇筑的坚实法律根基。